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从技术奇点到产业拐点——具身智能和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座谈会在京举办
首页> 科技频道> 人工智能 > 正文

从技术奇点到产业拐点——具身智能和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座谈会在京举办

来源:光明网2025-03-18 13:57

  从蛇年春晚到全国两会,机器人热度飙升,伴随出圈的还有一个新词——具身智能。

  日前,在中国电子学会组织召开的“推动具身智能和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座谈会”上,全国政协常委、致公党中央副主席、全国妇联副主席、中国电子学会理事长徐晓指出,“具身智能是未来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机器人是其终端产品,人形机器人又是智能机器人的高阶终端形态。”

从技术奇点到产业拐点——具身智能和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座谈会在京举办

  当前,机器人技术发展迅猛,其技能提升、能力拓展以及更新速度远超摩尔定律。我国制造业正朝着智能机器人、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家居“智三样”加速升级。

  技术破局,激发创新活力

  技术创新是推动具身智能与人形机器人发展的关键因素。

  国地共建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总经理熊友军介绍,团队发布了通用人形机器人硬件母平台“天工”和通用具身智能平台“慧思开物”。“其中天工在具身运动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最高速度可达45米/小时,能在草地、沙地、石子路等复杂地形稳定运行,连续登上了100多级高度不一的大台阶。”据了解,该中心发布了首个行业标准数据集,启动开源计划,推动技术成果共享。

  国地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总经理许彬介绍,团队启动建设了全国首个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训练场景,一期工程已经完成。他透露,“目前有一百多台机器人正在采集数据,计划一年内采集1亿条数据,为模型训练提供有力支持,打造适应多种任务和场景的人形机器人。”

  星动纪元创始人,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助理教授陈建宇表示,“我们的人形机器人历经六代迭代,在复杂地形行走和多任务操作方面表现出色。”他举例说,“能够完成使用锤子敲钉子、拿起乐器演奏等复杂任务。”

  宇树科技副总经理王启舟介绍,“我们专注机器人创新,提升产品灵活性和智能化水平。”他提到,“未来计划探索与大模型结合,改善机器人的导航等技术问题,目前已经有了初步的规划和尝试。”

  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副总经理李少文介绍,团队聚焦两款产品,突破作业臂下长时序拟人化综合能力等关键技术,构建了大脑SDK及软件生态。他进一步解释,“这些技术成果已在工业和商用领域应用,比如在工业领域的解决方案相比传统机器人,效率提升了80%。”

  广东具身智能创新中心主任丁宁介绍,创新中心为企业提供低成本、高效率数据生产服务,可降低数据生产成本30%,还能提供定制加工服务。

  交付提速,展现广阔前景

  技术突破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市场交付情况成为衡量产业发展的关键指标。2025年,被业界普遍认为将是人形机器人的量产元年、爆发元年。

  乐聚(深圳)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冷晓琨介绍,今年1月,公司完成近100台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夸父”的交付。“年后的市场热度使第一季度交付订单大幅增长,远超预期,也反映出市场对人形机器人的巨大需求。”

  “从2024年开始,人形机器人面向市场发货。国外知名高校和企业实验室的机器人产品,60%以上源自宇树。”王启舟表示,借助这一契机,宇树得以更好地了解国外机器人行业的发展动向。

  熊友军介绍,团队产品在多个领域完成应用部署,特别是在复杂场景的测试和应用中表现出色。“目前大规模商业交付还在逐步推进阶段,但已经与不少企业和机构达成合作意向,未来交付量增长可期。”

  上海交通大学、智元新创联合创始人兼首席创新官闫维新介绍,团队在机器人本体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2024年年底至2025年年初下线一千台机器人,包括两款轮式和三款足式机器人。在数据和模型方面,首发业内100万真机数据并开源发布,构建了多个垂类训练集。

  行业闯关,共寻发展之道

  热度带来行业利好,但在快速发展的背后,随之而来的直接命题是标准、人才和技术瓶颈。人形机器人要真正成为解决生产力、服务人和产业的关键力量,需全行业共同努力。

  熊友军认为,目前行业存在数据收集规模小、任务单一的问题。建议加强产业链企业协作,共同攻克高性能机器人、智能仿真训练平台等关键技术,通过合作集中数据,提高训练效率。

  王启舟呼吁引导企业攻关卡脖子问题,如芯片、高端传感器、新材料等领域,突破底层能力,解决行业发展痛点。

  许彬提出构建国家级人形机器人训练体系,整合各方数据资源,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理论突破。“当下的模型训练还存在局限,需要高校和科研机构在理论上取得更大进展。”他表示。

  闫维新认为,要进一步提升机器人的感知能力和端侧算力,解决能源供应问题。此外,在安全伦理方面,人形机器人在居家照顾等开放性场景的应用,需要严格规范。

  “具身智能领域尤其需要产学协同育人,借助企业的大量算力、数据和场景,结合高校密集的人才和智力资源。让学生扑在一线,参与具体产品的设计、调试工作,培养出既掌握前沿理论知识,又具备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岳裕丰表示。

  中国电子学会副秘书长、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挂职)、中国人形机器人百人会常务副秘书长梁靓表示,当前行业发展面临的壁垒和问题,需要通过构建良好的产业生态来解决,加强国际合作、人才培养,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相融合。

  徐晓兰表示,只有将技术应用于实际产品,并实现规模化生产,才能让技术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带来更好的技术体验。(记者 武玥彤)

[ 责编:谢芸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解放军驻澳门部队举行第十九次军营开放活动

  • 新疆为保护世界级非遗《玛纳斯》的立法正式实施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第137届广交会第三期“美好生活”5月1日开幕,12043家企业参展。
2025-05-01 17:55
BEST装置,紧凑型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
2025-05-01 17:52
杨永修有多个头衔,“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全国技术能手、中国一汽首席技能大师……五一前夕,他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2025-05-01 17:41
“当患者因我们的药多了一份生活的希望,那所有辛苦的日夜就有了意义。”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质量工程师高娅琴在接受采访时说道。
2025-05-01 17:40
21世纪初始,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全国各地的建筑高度被一再打破。如何在保证超高建筑结构安全的同时提高建造效率,成为业界亟待破解的难题。
2025-05-01 17:32
美国的政策变化不仅影响本国科研,也导致许多国际科研项目中断或面临中断风险,对全球科研合作造成重大伤害。
2025-05-01 17:28
“对服装面料而言,防水和透气本是矛盾体,但我们采用高分子膜贴合技术,做到了既防水又透气。包括上述小程序在内,柯桥织造印染产业大脑已集成190多个应用,入驻企业4000多家,注册工程师11万多人,接入生产核心设备3万多台套。
2025-04-30 09:00
轻舟,顾名思义,以个头小、重量轻为最大特点。轻舟货运飞船副总设计师吴会英告诉记者,轻舟重量约5吨,目前的上行运力为1.8吨以上,下行为2吨。装载容积约9立方米,货物舱的体积为27立方米,可搭载航天员生活物资、科学实验设备、科学载荷等。
2025-04-30 05:10
4月29日4时10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远征二号上面级,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3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4-30 05:10
近日,我国天都一号通导技术试验星成功完成白天强光干扰条件下的地月空间激光测距技术试验,在国际上首次打破地月空间卫星激光测距仅能在夜晚作业的时间限制,标志着我国在深空轨道精密测量领域取得技术新突破。
2025-04-30 05:10
搭载该模型的AI手机、智能屏幕、陪伴机器人“AI智伴小熊”等产品,为用户带来更加个性化、智能化的生活体验。
2025-04-30 09:04
(夏婷,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创新环境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2025-04-29 12:58
北京正推进“超高清入户行动”,推进有线电视超高清机顶盒全面置换,“计划于6月底完成标清机顶盒的置换目标”。
2025-04-29 09:10
脂肪组织中隐藏着一群脂肪细胞祖细胞,它们负责制造新的脂肪细胞。更令人惊讶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APC还会进化成一种更为强大的“超级工匠”——年龄特异性定型前脂肪细胞(CP-A)。
2025-04-29 09:51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质标所”)农业环境污染物研究室成功研发出全球首套面源污染智能监测系统。
2025-04-29 09:50
一位老人站在秧田里,大喊一声“拔秧哦”,弯腰拔起第一把秧苗。众人齐声应和,大声喊:“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秧田里,一排人将秧苗拔起,担到打过格子的稻田里,整整齐齐插好。
2025-04-29 06:30
2024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环境安全形势保持稳定,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达91.24%,连续4年超过90%。
2025-04-29 09:07
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青春才会绽放绚丽光彩。
2025-04-29 09:2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