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郭华东院士:数字技术驱动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郭华东院士:数字技术驱动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

来源:光明网2025-04-17 10:30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为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国科协科普部联合光明网推出“院士高端科普”栏目,邀请各领域院士就我国当下热点科技问题给予权威解答,服务引导更多科技工作者提升科研科普能力,促进全民科学素质提升,为科技强国建设贡献科普力量。#千万IP创科普

  20世纪70年代,《增长的极限》报告敲响环境警钟;80年代,“可持续发展”理念问世;90年代,“地球峰会”召开;2015年,193个国家共同签署《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为人类未来绘制蓝图。然而十年过去,10年前绘制的17个目标、169项子目标中,许多仍面临严峻挑战。土地退化、生物多样性丧失、城市无序扩张等问题,如同一张张考卷摆在人类面前。

  分析现状令人感到悲观,但悲观不是科研应有的态度,科学家必须直面现实。过去,许多国家因缺乏科技支撑和数据支持,导致可持续发展进程受阻;政治博弈、疫情冲击等复杂因素更让问题雪上加霜。然而,数字技术的崛起为人类打开了一扇新窗——通过卫星遥感、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我们得以用全新的视角“解码”地球。

郭华东院士:数字技术驱动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

郭华东院士

  2018年,中国科学院启动“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联合国内数十家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构建了全球首个SDG大数据平台。这一平台整合了海量环境、经济和社会数据,能够动态监测森林覆盖率、碳排放趋势、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等关键指标。例如,通过分析卫星影像,我们发现中国为全球“土地退化零增长”目标贡献了18%的力量。这一成果不仅体现了科技对决策的支撑,更让国际社会看到数据的力量。

  在太空,全球首颗可持续发展科学卫星SDGSAT-1正以独特的视角守护地球。这颗卫星的夜间灯光成像功能,能清晰捕捉城市能源消耗的动态。北京中关村夜晚的环路灯光、迪拜摩天大楼的照明分布、纽约曼哈顿的能源热点——这些图像不仅展现城市活力,更成为评估可持续城市发展(SDG11)的关键依据。卫星的多光谱和热红外成像能力,则用于追踪土地退化、监测PM2.5扩散路径,甚至识别非法排污行为。四年来,这颗卫星已为全球100多个城市生成监测图集,数据无偿共享给联合国193个成员国,联合国机构利用这些数据发布了15份全球报告。

郭华东院士:数字技术驱动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

  全球首颗可持续发展科学卫星SDGSAT-1

  大数据若停留在实验室,便失去了意义。我们的目标是将数据转化为信息,再升级为决策支持。通过卫星和地面观测网,团队连续追踪了约20项全球SDG指标:从极地冰盖消融与海平面上升的关联,到亚马逊雨林生物多样性的变化,再到亚洲城市扩张对农田的侵蚀。这些数据不仅揭示问题,更指明解决方向。例如,热红外图像曾显示某工业区夜间违规排放废气,当地政府据此加强监管,三个月内污染物浓度下降30%。

  在中国,科技的力量让可持续发展目标提前触手可及。2023年,我国对92项环境类SDG指标进行中期评估,发现52%已提前实现2030年目标。北京PM2.5浓度连续六年下降,长江流域生态修复使中华鲟种群数量回升,三北防护林工程有效缓解沙尘天气的发生——这些成果背后,是实时数据监测系统和AI预测模型的精准支撑。

  可持续发展是全人类的事业,闭门造车无法成功。2019年,我们发起“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论坛(FBAS)”,每年9月汇聚全球科学家、政策制定者和企业代表。2022年发布的《北京宣言》被国际科学理事会(ISC)和世界科学院(TWAS)全文转载,成为跨国科技合作的里程碑。宣言中强调:“数据共享不是选择,而是责任。”

  面向2030年,我们提出数字可持续发展国际科学计划(DSP),核心是“星云智慧”框架:“星”,是指建设卫星星座,实现分钟级地球监测;“云”,是指升级SDG大数据平台,打破数据孤岛;“智”,是要开发全球首个SDG大模型,模拟气候变化与生态响应;“慧”,是要聚焦碳中和、生物多样性等六大方向,将17个目标转化为可落地的工程。

  目前,该计划已吸引来自29个国家的52个机构参与。科技大数据是一面旗帜,高高飘扬,SDG是人类共同的符号,两面旗帜在一起高高飘扬时,其实就是人类共同的认识、人类共同的事业,所以让我们携起手来,一起努力,手拉手向前进,将数字科技推进我们可持续发展议程走向一个又一个高峰。

  本文系中国科学院院士、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SDG中心)主任郭华东在“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的分享,光明网记者宋雅娟整理

[ 责编:蔡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解放军驻澳门部队举行第十九次军营开放活动

  • 新疆为保护世界级非遗《玛纳斯》的立法正式实施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第137届广交会第三期“美好生活”5月1日开幕,12043家企业参展。
2025-05-01 17:55
BEST装置,紧凑型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
2025-05-01 17:52
杨永修有多个头衔,“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全国技术能手、中国一汽首席技能大师……五一前夕,他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2025-05-01 17:41
“当患者因我们的药多了一份生活的希望,那所有辛苦的日夜就有了意义。”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质量工程师高娅琴在接受采访时说道。
2025-05-01 17:40
21世纪初始,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全国各地的建筑高度被一再打破。如何在保证超高建筑结构安全的同时提高建造效率,成为业界亟待破解的难题。
2025-05-01 17:32
美国的政策变化不仅影响本国科研,也导致许多国际科研项目中断或面临中断风险,对全球科研合作造成重大伤害。
2025-05-01 17:28
“对服装面料而言,防水和透气本是矛盾体,但我们采用高分子膜贴合技术,做到了既防水又透气。包括上述小程序在内,柯桥织造印染产业大脑已集成190多个应用,入驻企业4000多家,注册工程师11万多人,接入生产核心设备3万多台套。
2025-04-30 09:00
轻舟,顾名思义,以个头小、重量轻为最大特点。轻舟货运飞船副总设计师吴会英告诉记者,轻舟重量约5吨,目前的上行运力为1.8吨以上,下行为2吨。装载容积约9立方米,货物舱的体积为27立方米,可搭载航天员生活物资、科学实验设备、科学载荷等。
2025-04-30 05:10
4月29日4时10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远征二号上面级,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3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4-30 05:10
近日,我国天都一号通导技术试验星成功完成白天强光干扰条件下的地月空间激光测距技术试验,在国际上首次打破地月空间卫星激光测距仅能在夜晚作业的时间限制,标志着我国在深空轨道精密测量领域取得技术新突破。
2025-04-30 05:10
搭载该模型的AI手机、智能屏幕、陪伴机器人“AI智伴小熊”等产品,为用户带来更加个性化、智能化的生活体验。
2025-04-30 09:04
(夏婷,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创新环境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2025-04-29 12:58
北京正推进“超高清入户行动”,推进有线电视超高清机顶盒全面置换,“计划于6月底完成标清机顶盒的置换目标”。
2025-04-29 09:10
脂肪组织中隐藏着一群脂肪细胞祖细胞,它们负责制造新的脂肪细胞。更令人惊讶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APC还会进化成一种更为强大的“超级工匠”——年龄特异性定型前脂肪细胞(CP-A)。
2025-04-29 09:51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质标所”)农业环境污染物研究室成功研发出全球首套面源污染智能监测系统。
2025-04-29 09:50
一位老人站在秧田里,大喊一声“拔秧哦”,弯腰拔起第一把秧苗。众人齐声应和,大声喊:“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秧田里,一排人将秧苗拔起,担到打过格子的稻田里,整整齐齐插好。
2025-04-29 06:30
2024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环境安全形势保持稳定,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达91.24%,连续4年超过90%。
2025-04-29 09:07
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青春才会绽放绚丽光彩。
2025-04-29 09:2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