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记者去哪儿:走进智能矿山,看煤炭科技“智慧”新实践
首页> 能源频道> 能源要闻 > 正文

记者去哪儿:走进智能矿山,看煤炭科技“智慧”新实践

来源:人民网2025-02-26 15:03

  想象一下,矿井仿佛一块“透明”的物体,无论是井下的地质构造、设备系统的运行情况,还是工人的工作场景都能尽收眼底;井下哪里有断层、哪里有瓦斯、哪里有水害都能清晰可见,助力实现成功避险……那么,打造安全、智能、高效矿井的目标就可以更进一步。

  当前,伴随着煤矿智能化步伐加快,地质透明化需求越来越迫切。经过研发攻关和技术积累,地下世界的神秘面纱正被揭开,这一成果也成为洞察我国煤矿智能化建设成效的缩影。

  近日,《记者去哪儿》栏目走进中国煤炭科工集团,看“智慧”矿山如何让煤炭开发变得更加安全、绿色、智能。

  “地质透明化是煤炭开采的基础保障。它不仅让地质灾害隐患无所遁形,更大幅提升了开采效率和智能化程度。”据中国煤炭科工集团西安煤科透明地质公司总经理刘再斌介绍,要建设透明矿井,需通过集成地质勘探、三维建模、大数据分析等先进技术,实现对矿井地质环境及隐蔽灾害的全面、精准掌握。

  智能化煤矿建设,在推动生产方式变革的同时,也改变了矿工们的工作方式。

  中国煤炭科工集团首席科学家、北京天玛智控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明忠表示,智能化煤矿一方面通过采掘装备的自适应协同作业,把煤矿工人从危险恶劣的采煤工作面解放出来,有效促进煤矿高效、安全开采;另一方面,控制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和优化煤矿生产过程中作业工艺流程,利用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对生产设备进行远程监控和故障预警,降低地质条件变化、设备故障等因素对开采效率的影响,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系数。

  在智能开采场景中,如何通过技术创新实现开采全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智能控制系统为智能开采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和保障,如同矿井的‘大脑’,通过瓦斯、粉尘、风速、温度、湿度传感器这些感知环境的‘神经元’,为‘大脑’传输工作面安全生产和采煤作业的参数,智能大脑汇聚海量数据,进行智能监控、预测预警、自主决策、远程控制。精准指挥着各类智能装备高效运行。采煤机、掘进机、液压支架、刮板输送机、供电供液系统等各类智能装备如同人的‘五官’和‘四肢’,根据大脑指令,精确执行各种动作,不仅提高了效率,还降低了人工成本和安全风险。”李明忠说。

  2024年5月,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快煤矿智能化建设促进煤炭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推进数智技术与煤炭产业深度融合,进一步提升煤矿智能化建设水平,促进煤炭高质量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煤科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煤矿智能化工作委员会主任王国法认为,智能开采,是智能矿山的核心环节。如今,智能采煤机成为了真正的“智慧矿工”。它们不仅能够自主导航,还能根据煤层厚度、硬度等地质条件,智能调整作业参数,实现精准开采。这不仅大大提高了开采效率,还显著降低了能耗和损耗。得益于智能开采,从采煤到运输,每一个环节都实现了无人化、智能化。机器人与无人设备之间通过高速网络进行实时通信,形成了高效、稳定的作业系统。这不仅减少了人力成本,更极大地提升了作业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国家战略的引领下,我们正以智能开采为突破口,引领煤炭行业迈向更加智能、绿色、可持续的未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智能开采将成为煤炭行业的常态,为中国乃至全球的能源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李明忠表示。(记者 车柯蒙 王天乐)

[ 责编:张佳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当日,一场以“精致与浪漫”为名的巴洛克室内乐经典音乐会在北京国家大剧院上演。音乐会由管风琴、羽管键琴演奏家、教育家沈凡秀及中央音乐学院师生组成的清馨巴洛克乐团演奏,带来包含亨德尔、维瓦尔第、巴赫等大师作品。这场音乐会是国家大剧院2025五月音乐节的演出之一。5月1日至25日,以“乐彩纷呈”为主题的国家大剧院2025五月音乐节呈现27场中外音乐史上的室内乐经典作品演出,展现室内乐的传承与创新。

  • “五一”假日期间,位于新疆鄯善县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吐峪沟村吸引不少游人观光旅游。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在上海科技大学遇见威廉·哈兹尔廷博士,他满头银发、戴着大大的方框眼镜,乍一看有点像那位创作了无数超级英雄故事的漫画家斯坦·李。
2025-05-05 14:11
五一假期进入尾声,国内外旅游市场如火如荼,知名目的地热度不减,越来越多的小众目的地也开始崭露头角。
2025-05-05 13:59
第137届广交会第三期“美好生活”5月1日开幕,12043家企业参展。
2025-05-01 17:55
BEST装置,紧凑型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
2025-05-01 17:52
杨永修有多个头衔,“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全国技术能手、中国一汽首席技能大师……五一前夕,他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2025-05-01 17:41
“当患者因我们的药多了一份生活的希望,那所有辛苦的日夜就有了意义。”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质量工程师高娅琴在接受采访时说道。
2025-05-01 17:40
21世纪初始,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全国各地的建筑高度被一再打破。如何在保证超高建筑结构安全的同时提高建造效率,成为业界亟待破解的难题。
2025-05-01 17:32
美国的政策变化不仅影响本国科研,也导致许多国际科研项目中断或面临中断风险,对全球科研合作造成重大伤害。
2025-05-01 17:28
“对服装面料而言,防水和透气本是矛盾体,但我们采用高分子膜贴合技术,做到了既防水又透气。包括上述小程序在内,柯桥织造印染产业大脑已集成190多个应用,入驻企业4000多家,注册工程师11万多人,接入生产核心设备3万多台套。
2025-04-30 09:00
轻舟,顾名思义,以个头小、重量轻为最大特点。轻舟货运飞船副总设计师吴会英告诉记者,轻舟重量约5吨,目前的上行运力为1.8吨以上,下行为2吨。装载容积约9立方米,货物舱的体积为27立方米,可搭载航天员生活物资、科学实验设备、科学载荷等。
2025-04-30 05:10
4月29日4时10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远征二号上面级,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3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4-30 05:10
近日,我国天都一号通导技术试验星成功完成白天强光干扰条件下的地月空间激光测距技术试验,在国际上首次打破地月空间卫星激光测距仅能在夜晚作业的时间限制,标志着我国在深空轨道精密测量领域取得技术新突破。
2025-04-30 05:10
搭载该模型的AI手机、智能屏幕、陪伴机器人“AI智伴小熊”等产品,为用户带来更加个性化、智能化的生活体验。
2025-04-30 09:04
(夏婷,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创新环境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2025-04-29 12:58
北京正推进“超高清入户行动”,推进有线电视超高清机顶盒全面置换,“计划于6月底完成标清机顶盒的置换目标”。
2025-04-29 09:10
脂肪组织中隐藏着一群脂肪细胞祖细胞,它们负责制造新的脂肪细胞。更令人惊讶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APC还会进化成一种更为强大的“超级工匠”——年龄特异性定型前脂肪细胞(CP-A)。
2025-04-29 09:51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质标所”)农业环境污染物研究室成功研发出全球首套面源污染智能监测系统。
2025-04-29 09:50
一位老人站在秧田里,大喊一声“拔秧哦”,弯腰拔起第一把秧苗。众人齐声应和,大声喊:“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秧田里,一排人将秧苗拔起,担到打过格子的稻田里,整整齐齐插好。
2025-04-29 06:30
加载更多